圖為魯甸地震期間,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戚建國與李紀恆(右)查看災情。 任東 攝圖為景谷地震期間,李紀恆看望受災民眾。 任東 攝圖為2012年12月8日,李紀恆在會澤縣調研農業生產情況。 鐘欣 攝
  中新網昆明10月14日電(記者 史廣林)日前,中共中央決定:李紀恆同志任雲南省委書記;秦光榮同志不再擔任雲南省委書記、常委、委員職務,另有任用。
  李紀恆,1957年1月生,漢族,廣西貴港人,博士研究生學歷。他從廣西壯族自治區貴縣縣委宣傳部新聞幹事做起,一步一個腳印開始他的仕途之路。這名農家子弟先後任平南縣委書記、玉林市委書記、自治區黨委常委、南寧市委書記、自治區黨委副書記等職務。
  2006年7月,中央決定李紀恆調任雲南省委副書記。如今,李紀恆在雲南已工作8年有餘。這位“朴實親民,作風硬朗”的領導者經常把辦公地點放在田間地頭、廠礦社區。他敢於改革、長於傾聽、善於溝通的特點給雲南民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  2008年7月19日,雲南發生震動朝野的“孟連事件”。當日,位於中緬邊境的孟連縣在對橡膠產區社會治安進行重點整治過程中,發生膠農聚集和衝突事件,40餘名公安民警和10餘名膠農在衝突中受傷,2名膠農死亡。李紀恆臨危受命,擔任事件處理小組組長。他深入一線與膠農面對面談心,對事件進行深入調查,對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,有效地化解了矛盾。他嚴厲警告一些官員:“說話沒人聽,幹事沒人跟,群眾拿刀砍,幹部當到這份上,不如跳河算了!”經過幾年發展,現在孟連乾群關係和諧,成為各地維穩學習的榜樣。
  2011年8月30日,李紀恆被任命為雲南省政府副省長、代省長。他作出了“為提高雲嶺大地人民群眾的福祉竭盡全力、拼搏奉獻,是我最大的心愿”的承諾。“少用聲音指揮,多用身影和行動指揮”的李紀恆奔跑在雲嶺大地各處:抗旱的田間地頭、保障性安居工程工地、調研基層、新農村建設現場、礦難救援一線,併在下鄉調研時夜宿農家,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,獲得了雲南官員和民眾的普遍認可。2012年1月19日,李紀恆前往雲南會澤縣下鄉調研,他輓起褲腿,身背菜筐與農戶一起下地收白菜,詳細瞭解農業生產情況。此場景被媒體捕捉到,照片刊發後成為被網友競相轉發的“熱帖”。
  2012年2月,雲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選舉李紀恆為雲南省省長。甫一上任,李紀恆便深入雲南16個州市調研。雲南集邊疆、民族、山區、貧困“四位一體”,山地覆蓋面積超過94%,國家級貧困縣70餘個。李紀恆的足跡遍佈雲南的山水溝壑,多次召開不同類別的現場辦公會,理清思路,多方問計,有問題當場解決。有參會官員稱,每次都是“辣味”十足,效率非常高,扎實硬朗的工作作風展現得淋漓盡致。
  雲南自然災害多發。今年5月30日盈江發生6.1級地震、8月3日魯甸發生6.5級地震、10月7日景谷發生6.6級地震,三次地震,三次都能看到李紀恆第一時間趕赴震中,他成為抗震救災的“主心骨”。景谷地震發生後,當晚23時,李紀恆率工作組從昆明長水機場乘機趕赴災區指揮抗震救災,此時距離地震發生1小時10分鐘。0時50分,飛機降落普洱機場,工作組立即轉乘汽車趕往震中察看災情,慰問受災群眾和救援官兵,確保受災民眾有飯吃、有衣被、有潔凈水喝、有臨時住處、有病得到及時治療,連續十個多小時沒合眼,受到媒體和當地民眾的高度評價。
  李紀恆主持省政府工作以來,雲南沿邊開放水平不斷提升。主動融入國家“一帶一路”戰略,務實參與打造中國—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,拓展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,推動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。擴大與台港澳地區交流。自2013年起舉辦的中國-南亞博覽會,每年舉辦前夕,李紀恆都會率隊到南亞國家招商。2014年3月底,李紀恆前往印度、尼泊爾、孟加拉國招商。他冒著高溫,一天內輾轉多場活動,向外界積極宣傳推介雲南。李紀恆誠邀各國人士分享商機、加強合作、共謀發展。他表示,“雲南將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為契機、南博會為平臺,加強與南亞國家間的合作往來,早日重現南方絲綢之路商道的輝煌。”
  10月13日,李紀恆就任前一天,他還赴廣州出席第10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,忙於促進區域合作。當天雲南與泛珠各方簽訂5個合作項目,協議投資110億元。
  在2014年1月20日召開的雲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,李紀恆作《政府工作報告》。他表示,2014年是改革之年、突破之年,也是發展之年、希望之年。今年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和主軸,讓一切勞動、知識、技術、管理、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,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,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直接地惠及全省各族人民。(完)  (原標題:李紀恆:從基層幹部到省委書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b80wbadq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